??隨著“一带一路”愿景的铺陈,国际化人才需求也日益上升。7日记者获悉,近年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國際商務學院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建立了“学习历程成果化”语言教学与学业指导体系,探索出了“语言+商务+文化”三能并进型人才培養路径。几年来,学生海外就业、海外求学、海外业务开展率不断提升,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搭校企就業合作平台 建人才輸送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活跃在阿拉伯地区的中方企业数量日渐增多,阿語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金职院國際商務學院依托一个个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条条人才输送线,将阿語人才输送到行业企业一线。
2017年,學院分別與SHEIN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浙江執禦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就業合作平台。阿語15級學生陶婕,2018年進入SHEIN,主要負責阿語客戶維護工作。“相較于競爭激烈的歐美電商市場,中東電商市場是一塊藍海。”陶婕表示,這幾年公司業務成交量不斷上升,自己收入也“水漲船高”。
除了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走進來”的外方企業對阿語人才需求也不斷上升。走在義烏街頭,隨處可見外籍面孔,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思凱公司是一家專門爲境內外企業提供商務服務的公司,2009年成爲專業緊密型校企合作基地。阿語11級畢業生楊夢瑩,現在思凱外資部工作,常年經手的涉外企業約2000家左右。
加强國際教育资源 對接育國際化人才
爲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乘著“一带一路”的东风,学院与埃及坦塔大学开展了交换生项目和2+2项目,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谢赫村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带中国学生到约旦留学的Saniya Al Labadi,被中国留学生亲切地称为“约旦妈妈”。截至目前,已有50名学生参与境外交换学习,31名学生参加海外学历接续培养项目。
阿語2007級學生馬玲蓮是首批交換項目學生。交換學習後,赴埃及繼續深造。在埃留學期間,馬玲蓮與知名兒童作家雅孤布·沙如尼成爲忘年交,求學事迹受到多家境外媒體的報道。
除学生层面的交流外,每年阿語专业均会派出教师赴境外中长期访学,教学法学习和教学资源收集整理是外出前专业下给每位老师的硬性任务。
“专业教学库资源丰富且原汁原味,专业现有阿語图书音像资源近3000种,保证了授课质量。”学院阿語专业主任余燕芳表示,2017年浙江省首届教师信息化技能比赛中,全校12位老师获奖,其中2位来自阿語专业,占了1/6。
鼓勵學生拓展海外業務 促經貿性往來
“與外國人做生意”“將生意做到國外去”……雙創時代,學院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語言專業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外貿業務,進行自主創業。
2013級學生馬俊紅,2015年赴埃及坦塔大學交換學習,從零星代購開始做起,到現在逐步擁有了穩定客戶群、物流和海外倉。埃及精油、椰棗、地中海甜橙……馬俊紅充分運用國家幫扶政策“買世界、賣世界”,正慢慢向“世界商人”的夢想靠近。
09级学生陈德迁的父辈在迪拜开店经营床上用品等纺织品。为更好与当地人打交道,扩大生意规模,陈德迁来到金职院读了阿語专业。毕业后,陈德迁赴迪拜学习打理生意,现已接手独立经营,凭借互联网销售和过硬的质量,店铺年营业额不断攀升,年均营业额逾1500万人民币。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带一路”是潜力无限的新蓝海,为青年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他们将继续紧抓建设机遇,提高人才培養质量,为广大学子的“一带一路”逐梦之旅保驾护航。
新聞鏈接: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2350494fzmwwss&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